- · 《中国兽医杂志》投稿方[08/03]
- · 《中国兽医杂志》数据库[08/03]
- · 《中国兽医杂志》栏目设[08/03]
- · 《中国兽医杂志》刊物宗[08/03]
- · 《中国兽医杂志》征稿要[08/03]
没有《侏罗纪世界3》中的古兽医,恐龙受伤得病(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电影《侏罗纪世界3》剧照 ▲禄丰龙病变肋骨。(邢立达/摄) 古病理学发展至今,科学家已经可以从化石上识别出包括骨骼破坏、体积变化、变形、增
▲电影《侏罗纪世界3》剧照
▲禄丰龙病变肋骨。(邢立达/摄)
古病理学发展至今,科学家已经可以从化石上识别出包括骨骼破坏、体积变化、变形、增生和肿瘤等五种病变形态。目前,古病理学将迄今所发现的病例,按照动物行为分为四个大类——其他生物导致的病变、自发性病变或全身性病变、复杂病变,以及习惯性行为导致的病变或退行性病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许氏禄丰龙和孙氏彝州龙都是来自云南省早侏罗世的蜥脚类恐龙。古生物学家发现,有不少禄丰龙化石的第7、8节颈椎融合,而彝州龙的第4、5节尾椎融合。
古生物学家曾经发现有一条三叠中国龙的右上颌骨的第6齿窝完全封闭,而且其表面非常光滑,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为了了解齿窝封闭的原因,科学家对其上颌骨进行了X光扫描。结果显示,与其他齿窝里有矿物增生的情况不同,第6齿窝几乎是实心的,被继发性骨组织填充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古人类病理学与很多大数据交叉,诞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项目。例如“全球健康史项目”研究了一万年来人类的病理模式与自然环境、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联。在古脊椎动物领域,也有不少延续时间较长的动物类群,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手段研究某一类群中的病理模式和自然环境、行为习惯变化,甚至动物的社会性联系将是古病理学深入研究的方向。
▲禄丰龙两个明显融合的病变椎体(邢立达/摄)
高科技探查远古疾病
作为“侏罗纪”系列的收尾作品,《侏罗纪世界3》最近又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恐龙热潮”。在该系列电影中,有一位专门为恐龙治病的古兽医齐亚·罗德里格兹,她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主角伶盗龙“小蓝”的生命。
于是,科学家又对这条禄丰龙的肋骨进行了CT扫描。结果显示,肋骨周围存在反应性骨和死骨,这意味着病变已经“深入骨髓”。通过与现生脊椎动物的骨骼疾病进行比对,科学家们认为,造成病变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并引发了骨髓炎。
根据不同病变的复杂程度,科学家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有的病变较为简单,如骨折一类尺寸较大的骨骼破坏,用肉眼识别的方法就能进行准确分析判断。而骨骼内部的病变,则需要X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显微CT等现代医学的检测分析方法,来发现一些更微观的变化,从而诊断出这些远古动物生前所患的是何种感染或炎症。
从古生物遗留的骨骼化石中破解亿万年前疾病留存下的信息,就如同福尔摩斯探案,既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也需要合理的想象和严密的推理,更离不开高技术手段的辅助。
受伤恐龙饱受折磨
巨大骨痂化石留痕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不良习惯”拖累恐龙
科学家制作了和平中华盗龙和马门溪龙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和平中华盗龙的前部躯体恰好处于马门溪龙尾锤的打击范围之内。在对马门溪龙的尾锤进行了物理有限元分析研究后,科学家发现,其尾锤左右摆动更有效。结合和平中华盗龙肩胛骨骨痂的位置,这条不幸的恐龙应该是在垂直于骨皮质方向遭到了暴力撞击,这也符合马门溪龙尾锤的打击特点。
第一,无法在健康的动物化石上发现古病理信息;第二,无法在疾病直接中断生命的动物化石上发现古病理信息;第三,患病后痊愈的动物化石上可以发现古病理信息。所以,只有那些在患病后延续了一段时间生命,病变对其骨骼或其他可保存的组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古代生物死亡后,其病理信息才可能通过化石遗存下来。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如今还能够在愈后的化石中发现古代生物的患病证据。
基因致病已有亿年
脊椎融合透露病变
未来,随着携带古病理学信息的化石增多、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手段的丰富,古生物学家将不断推进古病理学的研究进程,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病变信息和生物行为学信息,还原真实的古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zzzz.cn/zonghexinwen/2022/0722/1253.html
上一篇:无惧苦累脏 青年女兽医用心守护动物健康
下一篇:首个中兽医针灸国家标准在兰州诞生